美國於 2025 年 8 月 1 日起對台灣加徵 20% 的暫時性關稅,此舉可能對台灣科技股產生多方面的長期影響。儘管此關稅為暫時性,且後續可能透過談判調降,但短期內無疑將對台灣科技業造成壓力。
首先,關稅增加直接提高了台灣科技產品出口至美國的成本,降低了產品的價格競爭力。這可能導致美國客戶轉向其他國家或地區的供應商,進而影響台灣科技公司的營收和獲利。此外,關稅也可能促使台灣科技公司重新評估其供應鏈策略,考慮將生產基地移往其他地區,以規避關稅帶來的影響。然而,這種轉移可能涉及高額成本和時間,對公司的營運造成額外負擔。
面對關稅壓力,部分低基期績優股可能因此浮現投資機會。例如,價值 K 線選股策略中,EPS 績優股在股價被壓低時,反而可能提供投資人提早卡位的機會。臻鼎 (4958) 和新普 (6121) 等公司,在基本面良好且籌碼穩定的情況下,可能成為值得關注的標的。投資人可以透過觀察主力買超、籌碼集中等指標,評估這些個股的投資價值。
儘管關稅可能帶來短期壓力,但台灣科技業在全球供應鏈中仍具有重要地位。長期來看,台灣科技公司應持續提升技術競爭力,開發高附加價值的產品,以應對關稅帶來的挑戰。同時,投資人可以關注籌碼集中、法人買超等指標,尋找具有投資價值的個股。
This is a simplified version of the page. Some interactive features are only available in the full version.
本頁為精簡版,部分互動功能僅限完整版使用。
👉 View Full Version | 前往完整版內容